Weng Nao
Quick Facts
Biography
翁鬧(1910年2月21日—1940年11月21日),號杜夫,台灣日治時期作家,彰化社頭人。
生平
1910年(明治43年),翁鬧出生於台中廳武西堡關帝廟社二百六十四番地,本是陳紂、陳劉春家四男,五歲時被彰化社頭的雜貨商翁進益收為養子。1923年,翁鬧進入台灣總督府台中師範學校(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前身)演習科就讀,在就學期間結識了吳天賞、楊逸舟、吳坤煌等人,並開始接觸文學作品。1929年畢業後,至員林國小教書兩年,1931年轉任田中國小。1934年,翁鬧結束其教師生涯,前往日本東京留學。起先他在一所私立大學掛名,居住於東京高圓寺,時常參與文藝活動,其作品則刊載於《台灣文藝》、《台灣新文學》《台灣新民報》等刊物。1935年,翁鬧與48歲的日本婦人同居,因友人楊逸舟、吳天賞擔心翁鬧將會因此墮落,勸他與相差二十三歲的婦人分開,翁鬧聽從友人意見,便與日本婦人分手。其後,翁鬧曾考取待遇很好的內閣印刷局校對員,然而在就職期間,翁不斷寫情書給一位心儀的日本女子,想以日文詩打動其心。但日本女子從第二封信開始便退還給他,不死心的翁鬧依然繼續寫信給該女,最終使其父親將翁的行為告上印刷局局長,使得局長將翁撤職。1940年(昭和15年),翁鬧因失去收入來源,將書籍、衣服、被單盡數拿去典當,因而在飢寒交迫之中客死異鄉,享年30歲。
作品
翁鬧的作品是都市文學的代表,主要是以日文創作,專注於文學技巧的經營,為台灣文學現代主義的起頭者。他的小說是台灣現代文學作家首次把情欲帶進作品當中(〈天亮前的戀愛故事〉),而在他小說裡的,愛情與欲望是破敗的、未完成的,充滿缺憾。而他的小說主要有兩種主題,與資本主義皆有相關。一種是表現這樣的社會中,人心的荒涼與寂寥;另一種則是老人與小孩在這個社會中,不能逃避悲慘的宿命。翁鬧在文學創作的技巧上,強調台灣作家的技巧要與日本文學、世界文學齊頭,但是內容上則應該有屬於自己的特色。
詩
- 〈淡水的海邊〉(淡水の海邊に,1933)
- 〈在異鄉〉(異鄉にて,1935)
- 〈故鄉的山丘〉(ふるさとの丘,1935)
- 〈詩人的戀人〉(詩人の戀人,1935)
- 〈鳥之歌〉(鳥ノ歌,1935)
- 〈搬石人〉(石を運ぶ人,1936)
- 〈勇士出征吧〉(征け勇士,1938)
隨筆
- 〈東京郊外浪人街—高圓寺界隈―〉(1935)
- 〈跛之詩〉(1935)
小說
- 〈音樂鐘〉(歌時計,1935)
- 〈戇伯〉(戇爺さん,1935)
- 〈殘雪〉(1935)
- 〈羅漢腳〉(羅(ロオ)漢(ハン)腳(カア),1935)
- 〈可憐的阿蕊婆〉(哀れなルイ婆さん,1936)
- 〈天亮前的愛情故事〉(夜明け前の恋物語,1937)
- 〈有港口的街市〉(港のある街,1939)
作品編譯
- 張恆豪主編:《翁鬧、巫永福、王昶雄合集》(台北:前衛出版社,1991年)
- 陳藻香、許俊雅編譯:《翁鬧作品選集》(彰化:彰化縣立文化中心,1997年)
- 林瑞明主編:《國民文選‧現代詩卷I》(台北市:玉山社,2005年)
- 蕭蕭、陳憲仁編:《翁鬧的世界》 (页面存档备份,存于互联网档案馆)(台北:晨星,2009年)
- 翁鬧著,杉森藍譯:《有港口的街市:翁鬧長篇小說中日對照》 (页面存档备份,存于互联网档案馆)(台北:晨星,2009年)
- 黃毓婷譯:《破曉集:翁鬧作品全集》(台北:如果出版社,2013年)
相關論述
- 廖淑芳:〈國家想像、現代主義文學與文學現代性-以日據時期臺灣作家翁鬧為例〉,《北台國文學報》第2期(2005年6月),頁129-168。
- 蕭蕭:〈朝興村人 翁鬧傳奇〉 (页面存档备份,存于互联网档案馆),《自由時報》(2005年11月5日)
- 杉森藍:《翁鬧生平及新出土作品研究》 (页面存档备份,存于互联网档案馆)(台南: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,2006年)
- 張愛敏:〈《フオルモサ》與現代性——以翁鬧及其作品為分析場域〉,台灣文學部落格(2007年5月14日)
- 黃毓婷:〈東京郊外浪人街-翁鬧與一九三○年代的高圓寺界隈〉,《台灣文學學報》第10期(2007年6月),頁163-196。
- 朱惠足:〈「現代」與「原初」之異質交混:翁鬧小說中的現代主義演繹〉,《台灣文學學報》第15期(2009年12月),頁1-32。
- 朱宥勳:〈誰是強摘的果子?──翁鬧〈天亮前的戀愛故事〉〉,《學校不敢教的小說》(台北:寶瓶文化,2014年),頁42-47。
相關作品
文學作品
- 朱嘉漢:〈醉舟〉,收錄於《醉舟》(新北:印刻,2022)
影視作品
- 林君昵、黃邦銓執導:《天亮前的戀愛故事》(2020)
相關條目
- 台灣藝術研究會
- 張文環
- 巫永福
- 王白淵
- 吳坤煌
- 劉捷
- 蘇維熊
- 福爾摩沙 (雜誌)
- 台灣文藝
參考資料
- ^ 許俊雅〈翁鬧生平著作年表初稿〉等多數資料推測其生年為1908年,卒年為1939年或40年。確切生卒年為林明德參考彰化縣戶政事務所「翁鬧戶籍資料」及陳藻香、許俊雅編譯之《翁鬧作品選集》推定。
- ^ 楊逸舟:「當時的師範畢業生,須要服務五年的義務教員。如果不服務,便要賠償總督府六年的補貼金,共七百二十圓。因此翁鬧畢業後,乖乖去任教了。」見楊文:〈憶夭折的俊才翁鬧〉,收錄於《翁鬧作品選集》,頁248-251。
- ^ 劉捷:「他和當時的一般窮學生一樣,一年到頭穿的是黑色金紐的大學生制服,蓬頭不帶帽子,表示輟學已不上學堂,四處旁聽,逛演講集會、書舖或參加各種座談會,這種『遊學』方式盛行,畢業後不願返臺灣的文藝者各各如此,而實際上對於文藝寫作的修練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,這樣可以自由參加各種有關文學、藝術的集會,多認識圈內文壇人士。」見劉文:〈幻影之人--翁鬧〉,《翁鬧作品選集》,頁276。
- ^ 見楊逸舟:〈憶夭折的俊才翁鬧〉,《翁鬧作品選集》,頁250。
- ^ 見楊逸舟:〈憶夭折的俊才翁鬧〉,《翁鬧作品選集》,頁250-251。
- ^ 陳芳明. 台灣新文學史. 台北: 聯經. 2011-10. ISBN 9789570838978 (中文(臺灣)).
- ^ 本土文學 | 文化部臺灣文化工具箱. 臺灣書院. [2016-11-27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-11-27).
外部連結
- 台灣作家作品目錄資料庫:翁鬧 (页面存档备份,存于互联网档案馆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