Xiuer Lin
Quick Facts
Biography
林修二(1914年-1944年6月5日),漢名林永修,另一筆名南山修。出生於台灣日治時期的臺南廳蔴荳支廳(今臺南市麻豆區)。東京慶應義塾大學英文科畢業。風車詩社同人。大學時期受到西脇順三郎的影響,屬於超現實主義派。其作品散見於《臺灣新聞》、《臺灣日日新報》、《臺南新報》以及應慶大學校刊《三田新聞》中。1940年,大學畢業,因罹患結核病而從日本返回台灣靜養,隨後便與熊本縣士族女子原妙子結婚,育有二子。1944年,於故鄉英年早逝。
生平
大正三年(1914年),林修二出生於今日臺南市的麻豆區。其祖母林何喬曾是慎德齋堂的主事。五歲時喪妣,翌年父親續弦再娶。九歲進入麻豆公學校接受義務教育,十一歲考試轉入麻豆小學校三年級就讀。十五歲考取臺南州立第一中學校,並於求學期間遊歷安平古堡與關子嶺等地。二十歲畢業後,考取東京慶應義塾大學預科文科,從此赴日留學。1935年,楊熾昌組織現代派的風車詩社,林修二成為最年輕的詩社同人。大三時,林修二進入英文本科就讀,開啟前後六年的創作高峰期。大學期間,他結識了超現實主義的西脇順三郎與同學,並受之影響。1940年,因罹患結核病無法留日就業,返回台灣靜養;6月18日,與相識一年的熊本人原妙子女士結婚,育有二子,林慶文與林伸治。四年後病逝於故鄉。
作品
- 1980年,林修二的家屬自行出版林修二遺集《蒼い星》,序言由楊熾昌撰寫,以詩的形式呈現。
- 林修二以日文書寫的新詩作品〈寒夜─給水蔭萍氏〉、〈黃昏〉,收錄在林瑞明主編《國民文選‧現代詩卷I》。
- 其他的日文詩作品,如〈散步〉、〈虹〉、〈小小的思念〉、〈回憶〉、〈十二月〉、〈月光〉、〈意願〉、〈夢與春之譜〉、〈黃昏〉、〈散髮〉、〈蝶〉、〈在湖畔〉、〈雪〉、〈晚春〉、〈草之上〉、〈近鄰〉、〈在空沼小屋裡〉、〈留守中遺訓〉,戰後由台灣詩人與詩論家葉笛翻譯成中文,後來被人收錄在《葉笛全集9 翻譯卷二》。
- 一些日文詩,如〈赤城遊記〉、〈出航〉、〈黃昏〉、〈海邊〉、〈航行〉,則由台灣詩人陳千武翻譯成中文,之後被收錄在陳明台主編的《陳千武譯詩選集》裡。
- 林修二生前一百多篇日文詩作,戰後由陳千武翻譯成中文,呂興昌編訂,2000年由台南縣文化局出版《林修二集》。
- 陳允元、黃亞歷編,《日曜日式散步者:風車詩社及其時代》全二冊,臺北市:行人文化實驗室、臺南市政府文化局,2016年。
相關研究
博碩士論文
使用「台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」查詢,到2014年10月24日為止,以作家生平事跡及其作品為研究對象的文章有:
- 黃建銘,〈日治時期楊熾昌及其文學研究〉,成功大學歷史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,2001年。
- 陳沛琪,〈日治時期新詩之現代性符號探尋〉,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,2002年。
- 陳健珍,〈日據時期臺灣新詩中的反抗與耽美意識〉,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文學系碩士論文,2005年。
- 莊曉明,〈日治時期鹽分地帶詩人群和風車詩社詩風之比較研究〉,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,2008年。
- 鄧婉婷,〈1930年代台灣現代詩的成立與展開〉,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,2009年。
- 林婉筠,〈風車詩社:美學、社會性與現代主義〉,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,2010年。
- 方婉禎,〈美學的越境:東亞超現實主義的融會與轉化〉,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比較文學博士班博士論文,2013年。
論文集論文
使用「台灣文史哲論文集篇目索引系統」查詢,到2014年10月24日為止,以作家生平事跡及其作品為研究對象的文章,目前還沒有找到一篇。如果以「風車詩刊」這個團體及詩刊為關鍵字搜詢,可以找到以下的文章:
- 王文仁,〈時代巨輪下的超現實首聲—「風車詩社」的文學史意義初論〉,《文學流變:國立東華大學第二屆全國中文系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》。
- 王文仁,〈「斷裂」?「鍊接」?—再論「風車詩社」的文學史意義〉,《想像的本邦:現代文學十五論》。
- 陳明台,〈楊熾昌‧風車詩社‧日本詩潮—戰前臺灣新詩現代主義的考察〉,《臺灣文學研究論集》。
- 陳明台,〈新詩精神的提倡與實踐—「風車」的詩與詩人〉,《台灣文學研究論集》。
- 葉寄民,〈日據時代台灣詩壇的超現實主義運動-以風車詩社核心人物楊熾昌的運動為軸〉,《台灣文學巡禮》。
- 葉寄民,〈日據時代台灣詩壇的超現實主義運動-風車詩社的詩運動〉,《臺灣現代詩史論:臺灣現代詩史研討會實錄》。
期刊論文
使用「台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」查詢,至2014年10月24日為止,以作家生平及其作品、學術成就為談論焦點的文章有:
- 陳千武,〈林修二遺稿選集「蒼星」作品目錄 〉,1996年4月《笠》。
- 林政華,〈日政時期詩人林修二及其作品研究 〉,2002年6月《通訊研究集刊》。
- 王建國,〈風景與心境的鏡像:日據時期新詩中的海洋書寫--以林修二之詩為例 〉,2011年6月《文與哲》。
以「風車詩社」這個團體及其詩刊的研究有:
- 陳明台,〈Modernist Poetry in Prewar Taiwan: Yang Ch'ih-ch'ang, the Feng-Ch'e (Le Moulin) Poetry Society, and Japanese Poetic Trends〉,1997年12月《Taiwan Literature English Translation Series》。
- 陳芳明,〈臺灣新文學史(6)--寫實文學與批判精神的抬頭〉,2000年3月《聯合文學》。
- 劉乃慈,〈論日據時期「風車」詩社的「政治潛意識」〉,2001年2月《笠》。
- 林政華,〈日政時期詩人林修二及其作品研究〉,2002年6月《通識研究集刊》。
- 陳鴻逸,〈現代主義的先驅--風車詩社〉,2003年4月《文化生活》。
- 奚密,〈燃燒與飛躍:一九三○年代臺灣的超現實詩〉,2007年12月《台灣文學學報》。
- 許倍榕,〈文學性與大眾性的辯證--關於文藝大眾化的幾場論爭〉,2013年6月《東吳中文線上學術論文》。
書籍
使用「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」查詢,到2014年10月24日為止,還沒有一本以作家生平及其作品、學術成就為談論焦點的書。
相關詞條
- 風車詩社
- 風車詩社同仁:楊熾昌、利野蒼、丘英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