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uzhen Wu
Quick Facts
Biography
吳祿貞(1880年3月6日-1911年11月7日),字绶卿,湖北雲夢吳家台人。清末军事将领,實則為臥底於清廷的革命黨員。
生平
6歲就讀於伯父處,10歲其父至省垣教館,舉家遷往,由父課讀,好經史,尤愛岳飛詞及熊廷弼文。體魄矯健。
15歲喪父,迫於生計,入織布局當童工。
1896年,湖廣總督張之洞新編護軍營,次年考入湖北武備學堂。
1898年,冬被選送日本士官學校第一期習騎兵科,與張紹曾、藍天蔚,並稱「士官三傑」。並參加興中會,廣泛聯絡留日學生。同時與第二期生清貴族良弼交誼甚厚。
1900年,八國聯軍侵佔北京,康有為派唐才常回國組織自立軍勤王,吳祿貞回國參加,統領大通軍。後起事日期推遲,吳不知,仍按原約於8月9日率先發難,僅以身免,逃日復學。
1902年,畢業回鄂,張之洞以大通舊案,將吳禁閉於弁學堂,訪談後卻視之如門生。張之洞先後委以鄂軍學務處會辦、弁學堂總教習、護軍全軍總教習、武備學堂會辦等要職。吳以職務之便,常與李書城、朱和中、曹亞伯、耿伯釗、賀之才等聚會於花園山李步青家,計議革命;並介紹劉靜庵、胡瑛、張難先等多人投入新軍。諸人皆視吳為當然領袖,並稱聚處為花園山機關部。
1903年11月,應黃興之約,赴長沙參議籌備華興會事宜。次年,2月,再赴湘出席華興會成立大會,預議長沙起義計劃。是時,清廷成立練兵處,來電指名調吳進京,吳本不欲往,經同志勸告:「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,莫若投身中央,伺機而動。」乃於5月晉京,充任該處軍學司訓練科馬隊監督,毫無實權,乃請准去陝、甘、新、蒙等地考察邊防。
1906年秋,至蘭州,以便服謁見陝甘總督升允,辭氣之間未能謙和遜順 ,被誣其「冒充欽差」,沿途「需索供應」。鐵良奉旨查辦,電升放其回京,撤去監督差使。
1907年7月,隨新任東三省總督徐世昌赴東北,任为陆军第六镇统制。推舉柏文蔚任參謀。8月,奉徐命調查間島問題,被任命為延吉邊務幫辦,常住延吉,以軍事機關兼理地方行政。派兵防守邊境要隘,組織民團,安撫僑民,並親自沿圖們江流域測量河流、地形,旁考列國輿圖,違譯西人記載,證以日韓邦志,斷以國史及諸名家著錄,於1908年4月,編輯成《延吉邊務報告書》三冊,以確鑿史實論證該地區自古以來為中國領土。吉林巡撫陳昭常忌之,將其調回。旋以延邊交涉事急,清廷迫不得已,於1909年授吳陸軍協都統、延吉邊務督辦、仍駐延吉。清政府根據吳祿貞調查報告, 迫使日方簽訂《圖們江中韓邊界條約》,確認延吉為中國領土。
吳在延吉時,為奉天同盟會遼東支部主要負責人,清廷已微有所聞,借口經費支絀,於1910年2月,將邊務督辦公署撤銷,改授吳為鑲紅旗蒙古副都統,隨肅王巡視蒙古。吳草成《經蒙條議》數萬言,不久,被派赴德、法兩國考察軍事,11月歸國。
黨人李書城等勸其謀取一巡撫實缺,以利開展革命。同盟會員黃愷元家乃巨富,慨然出銀兩萬兩,饋送慶親王奕劻,以促成其事。慶親王以巡撫無缺,任其為第六鎮統制。
武昌起義,吳請命南征,冀脫羈絆,而陸軍大臣蔭昌不許,且抽該鎮第十一協編入第一軍南下,令吳率余部留保定待命。10月29日,駐灤州陸軍第二十鎮統制張紹曾通電要求清廷立憲,清廷惶懼不安,急派海軍大臣載洵前往疏解不成,乃再派吳。吳、張會商以武力反清,直搗北京。是時,山西亦宣布袒義,舉閻錫山為都督,清廷直接下令第六鎮第12協協統吳鴻昌率兵進駐石家莊,攻打娘子關。吳聞訊,星夜由灤州趕赴石家莊,制止部隊進攻,並派參謀長何遂與晉民軍商談合作,又派副官長王孝縝去武昌聯絡。
時孔庚自武昌來,向吳陳述漢口戰況及清軍焚燒漢口罪行,吳大憤,斷然下令截留南運武昌軍火,並電請清廷嚴懲縱火軍官,大赦革命黨人。清廷疑其為革命黨,但以其地處要衝,不敢撤換,乃佯為嘉許,並於11月4日委其署理山西巡撫平定滦州起义。吳陽為接受,於6日趕赴娘子關會晤山西都督閻錫山,密議組織燕晉聯軍,由吳任聯軍大都督兼總司令,閻副之,並約定會師北上日期。
時袁世凱已受命組閣,以除吳為急務,乃密遣被吳革職,清廷命未准的原協統周符麟潛入石家莊,以2萬元巨款收買吳之衛隊長馬惠田行刺。11月7日凌晨,吳在石家莊車站司令部草擬復張紹曾聯軍入京急電,馬率暴徒突然闖入,將吳戕害,取其首級而去。參謀張世膺、副官周維楨同時遇難。另說主使者是清政府,也有说是六镇亲袁势力自发所为。
民國元年初,臨時大總統孫中山予吳祿貞以大將軍例賜恤, 次年,營葬於石家莊,親撰祭文,贊道:「代有偉人,振我漢聲。觥觥吳公,蓋世之傑,雄圖不展,捐軀殉國。」派員代為致祭。吴禄贞墓現列為重點保護文物。有《吳綬卿先生遺詩》二卷行世。
注释
- ^ 非禮記:蓋世之傑,文汇报,2010-02-24. [2010-07-15]. (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-06-06).
- ^ 冯仁杰. 英雄牺牲石家庄站 (PDF). 铁道知识. 2011, (6): 9. ISSN 1000-0372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