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士骧
Quick Facts
Biography
生平
原籍安徽泗州(今泗县)。其祖杨殿邦于道光二十六年(1846年)任漕运总督,咸丰三年(1853年)卸任后,于淮安南门更楼东购置一宅院(今袜厂),遂定居淮安。其父杨鸿弼,“婴末疾不仕”,幼年即有残疾,把一生的精力均用在培养子女上,“生子八人,其五登甲乙科”。
杨士骧生於咸丰十年(1860年)庚申六月二十七日酉时。少年时,祖、父相继去世,家道中落,生活日益困窘,但是士骧兄弟读书则益加勤奋。他16岁成了秀才,光绪十二年(1886年)中进士,入翰林院,选庶吉士,授编修,从此步入仕途。
光緒十二年(1886年)進士,同年五月,改为翰林院庶吉士。光緒十五年四月,散館,授翰林院編修。后保升道員,補直隸通永道,擢按察使,遷江西布政使,調直隸布政使。三十一年(1905年)署山東巡撫。杨士骧为官,“以干练称于时”,短短十余年时间,他春风得意,成为清廷的高级官吏。巡抚山东近三年,政绩斐然,在此任上,他比较妥善地处理了“胶州湾事件”和“曹州教案”,又严法规治黄河,使山东数年之间再无河患。
光绪三十三年(1907年)9月,杨士骧代替袁世凱為署直隸總督。宣統元年(1909年)6月28日,猝卒於任,终年五十岁,贈太子少保,諡文敬。歸葬淮安馬甸鄉。
死因与墓葬
关于杨的死因,当时众说纷纭,有病逝,仇杀,情杀,被革命党暗杀等说法,不一而足。
杨死后,清廷对杨褒奖有加,其灵柩曾“奉旨入城”(旧时淮安城,死人不得进城)。其墓葬(在今建淮乡)也颇具规模,有神道石人石马。遗憾的是其墓葬毁于文革中,墓志碑也被砸碎。
2005年11月22日,淮安市楚州区考古队在当地群众指引下,用了三天时间对杨氏墓园进行全面勘探。11月25日,对散落并深埋田间的杨士骧原墓地神道上的石碑、石龟、棺柩、墓穴、祠堂遗址等进行全面清理。发掘后,发现用上等楠木和朱红漆制做的杨士骧夫妇棺柩保存完好。杨士骧的棺木站头站尾书写着:“皇清诰授光禄大夫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号谥文敬显考杨莲府君之灵柩”、“生于咸丰十年庚申六月二十七日酉时,卒于宣统元年六月己酉五月初十日午时”文字。夫人徐氏棺木站头站尾分别书写着:“皇清诰封一品夫人显妣杨门徐太夫人之灵柩”,“生于同治元年八月十二日午时,卒于宣统二年六月二十日丑时”。文字为宋体,清晰端正。用金粉彩绘的人物、花卉、动物图案非常逼真。杨棺站头图案为盘龙,夫人棺木站头图案为凤、仙鹤。棺材内杨士骧夫妇的遗骸各归其棺,包括头颅、肢骨、椎骨、牙齿保存完整。2005年12月2日上午,考古人员在清理女棺时,还发现五块腰带上的玉片,一只残断的玉簪,两枚凤冠上的珍珠和小翠珠子。男棺内清理出未曾腐烂的马蹄袖,衣袖质地为紫红丝绸,上有黄褐色团龙刺绣花纹,图案精美,工艺精湛,考古人员还根据村民提供的线索在周边村庄收集到刻有:“皇清诰授光禄大夫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杨文敬之墓”残断墓碑和部分神道上的石构件。
家庭
杨士骧的大哥杨士燮,字味青,是光绪20年进士,曾任翰林院编修,记名御史、做过知府、官至浙江道台,辛亥革命以后,寓居上海静安寺,不久即移居天津日租界。杨士燮娶了吴棠的女儿为妻,生了八个儿子,都曾出国留学,人称杨家将。其中一子为杨毓章,曾经留学日本,后来成为天津中国银行第一任行长。杨毓章生子子杨宪益,是中国著名翻译家、外国文学研究家、诗人。 杨士骧的三哥杨士晟,字蔚霞、进士,官至崇明等知县; 杨士骧在家排行第四; 老五杨士琦,曾经是袁世凯内阁的成员,职务是“政事堂左丞”。也曾做过上海交通大学第一任校长。杨士琦的儿子杨毓珣在民国间曾任山东省省长一职,娶袁世凯的第四女为妻。
參考
- ^ 《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》(卷二百二十八):光绪十二年。丙戌。五月。癸巳朔……○壬寅。谕内阁、新科一甲进士三名赵以炯、邹福保、冯煦、业经授职外。彭述、姜自驺、蔡金台、周爰诹、张星吉、姚丙然、陈昌绅、华学澜、吴庆坻、刘启襄、吴鸿甲、王荫槐、王荣商、于齐庆、冯芳泽、丁秉乾、张燮堂、连捷、杨士骧、孙锡第、宋伯鲁、王廷相、朱延熙、淩彭年、葛振元、陈志喆、刘玉珂、徐嘉言、罗光烈、沈曾桐、周承光、陈遹声、李端榘、陆寿臣、宋滋兰、韩培森、柯劭忞、杨天霖、李焕尧、陈文塽、李玮堂、徐世昌、盛沅、徐受廉、李子荣、刘学谦、余赞年、孙综源、鹿瀛理、高熙喆、孔宪教、高觐昌、仇继恒、江希曾、沈维善、丁良翰、马芳田、余朝绅、吴炳、尹殿扬、渠纶阁、徐敏中、阔普通武、林鉴中、贺沅、瑞洵、陈田、梅汝鼎、林仰崧、李子茂、张元奇、钟大椿、承德、荣庆、淩芬、陈兆葵、庄钟济、杨森、王新桢、谢崇基、宋育仁、叶在琦、王荣先、景厚、王守训、黄绍曾、格哷铿额、俱著改为翰林院庶吉士。
- ^ 《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》(卷二百六十九):光绪十五年己丑,夏四月……○癸卯。引见丙戌科散馆人员。得旨、修撰赵以炯、编修冯煦、业经授职。二甲庶吉士孙锡第、韩培森、熊亦奇、陈遹声、华学澜、姜自驺、秦绶章、徐受廉、朱延熙、曾宗彦、荣庆、余赞年、张元奇、于齐庆、王廷相、冯芳泽、秦夔扬、孙综源、宋伯鲁、张星吉、蔡金台、杨天霖、吴庆坻、王荫槐、姚丙然、江希曾、周承光、吴鸿甲、陈田、高觐昌、彭述、淩彭年、王荣商、刘玉珂、周爰诹、张燮堂、吴炳、童祥熊、徐世昌、鹿瀛理、刘学谦、柯劭忞、罗光烈、沈曾桐、承德、陈兆葵、阔普通武、俱著授为编修。
- ^ 《杨士骧故居》,淮海晚报,2012-07-1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