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iography
Also Viewed
Quick Facts
Intro | Qing dynasty person CBDB = 365642 | |
Places | China | |
Gender |
| |
Birth | 1844 |
Biography
胡从简(1844年—1895年),字敬亭,四川省成都府新津县人,清代著名经师大家,著名礼学大师、进士。
生平
新津胡氏祖籍安徽绩溪,后迁江西庐陵。综合吴克让的《新津县乡土志》及新津胡氏族谱载,新津胡氏一世祖为宋末元初胡受,从湖北麻城迁入川西。四世祖为胡通海,元末进士,四川昌州知州,后定居永川九龙滩。 时昌州辖大足、荣昌、永川等地。五世祖为胡复初,元末庠生,不仕后充任蜀之荣县东川书院教授。六世祖为明初刑部侍郎,兵部左侍郎胡子昭,与方孝孺同日殉难。明朝传至胡应这一代始迁新津。清初胡氏另一脉相传到十六代胡大斌。又一支传到二十一代胡文魁。这两支也迁到新津。清初至清末,胡氏又相传约十代。
胡从简1844年出生于新津。由于明末清初四川的连续兵灾,当时胡家已经式微。胡从简人穷志不穷,“编屦得钱为活。年十九,始读书,刻苦自励。”吴克让《新津县乡土志》说, “胡从简亦岳公再传子弟,邃于古义。” 这里所说的岳公即岳逢阳,字丹崖,道光十二年壬辰恩科(1832)进士。 岳逢阳是清代新津县四位进士中的第二位。岳逢阳家在新津县安西镇月花村,是岳飞第二十三世嫡孙。
后来胡从简考上锦江书院邑庠生(秀才)。1874年胡从简肄业锦江书院,时年三十。1875年,四川学政张之洞建立尊经书院,在全蜀学生三万人中选拔百名入学,录取率0.003。张之洞是晚清四大名臣和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。他计划通过尊经书院,以“一人学战,教成十人。万人学战,教成三军”的方式为蜀中培养“通博之士,致用之才。” 为给尊经书院选拔高才生,张之洞在蜀中主持考试,题为周礼社制考。试毕,胡从简被张之洞选拔为第一,入选为尊经书院上舍生,即今天的高年级研究生。
据记载,胡从简“融贯礼经,《周礼》、《大小戴记》并注疏皆成诵。”当时参加考试的学生中,有与胡从简同时第一批考入尊经书院的杨锐,宋育仁,廖平等人。他们虽比胡从简小五到十岁上下,但即使在学术上他们人人皆非等闲之辈。胡从简能在考试中从这批人中脱颖而出,可见其学力之深厚。
1879年,王闿运应四川总督丁宝桢之邀来到成都,担任尊经书院山长 (校长)。王闿运学问深厚,尤注重通经致用。他担任尊经书院山长期间,重振了著名的“蜀学”,使蜀学派一跃成为当时中国学术的顶峰,因而在晚清及近代学术思想史上名垂千古。钱基博曾指出“疑古非圣,五十年来,学风之变,其机发自湘之王闿运;由湘而蜀,由蜀而粤(康有为、梁启超),而皖(胡适、陈独秀); 其所由来者渐矣,非一朝一夕之故也。”足见王闿运在清末民初的历史地位。
王闿运来到尊经书院后立即考试学生,题目是“玄端,冠端所用。”学生们答题大多依据乾嘉学派大师阮元的《十三经注疏校勘记》等流行著作。唯独胡从简“取证经记,曲折旁通,”立即受到王闿运的器重,提拔为斋长。古代的学院分院斋两级管理,相当于现在的校院两级。按国子监的传统,斋长在日常教学管理甚至是寝室管理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。斋长既起着维持正常秩序的作用, 也发挥着课后协助教官监督学生言行的作用。斋长有权对违规的学生进行惩处。清末薛福成《庸庵筆記》说,在王闿运指导下,胡从简治《礼》,戴光治《书》,廖平治《公羊》、《榖梁》、《春秋》,刘子雄、岳森通诸经,“皆有师法,”成为蜀学派在清代学术史上的杰出代表。廖平的学说也为后来的变法奠定了学术基础。而杨锐,宋育仁则成为戊戌变法运动的政治领袖人物。胡从简终成清代礼学大师。清史资料《清代朴学大师列传》特别将胡从简传附于王闿运传之后,显然是视他为王闿运之得意门生。
1892年胡从简考取进士。按梁启超的说法来算,清代的一个童生历经逐次科举考试,最后取得进士功名的几率小于万分之一。社会和朝廷对进士都很重视。按朝廷惯例,胡从简被授予知县即用。七品知县,年俸45到60两白银,禄米45斛(一斛等于五斗或50 升或约为现在200斤),养廉银1200两白银。相比之下,一户农家一年的收入平均才40两白银。胡从简被授予知县,也就是说,凭正常合法收入,他一年的经济收入可以是一般人的十几倍。对于曾在青年时期经历过贫困的胡从简来说,做官无疑是改善家庭物质生活的机会。
清史资料《清代朴学大师列传·胡从简传》,《清代学人列传·胡从简传》记载胡从简弃官不做,“乞病归,家居治学,竟不复出。” 胡从简治学极为刻苦,“恒以夜分就灯下纂录,五十而瞽。 ”“所著书有《礼经考》,《礼经释例》,《周礼句读》,《大戴礼记笺》,《读礼管窥》,累六百余万言,蔚若继曲台之后。” 只可惜这些著作今天恐怕已经毁损。查遍四川大学图书馆,四川省图书馆,除《四川省城尊经书院记》,《尊经书院初集》,《尊经书院二集》和《尊经书院三集》以外,有关尊经书院的档案和资料现在全部不知所终,其中包括胡从简的巨著。就连尊经书院各位进士的朱卷也都在文献中没有了踪影,只有宋育仁的还在。鉴于尊经书院与戊戍变法的密切关系,这个现象与戊戍变法失败直接有关。
西汉学者后苍开创《礼》学以后,两千年以降,研究《礼》学的大家为数众多,其中还包括朱熹等人。由于上古历史文献流传下来的很少,文义考据及其艰难,历代学者在《礼》学研究领域中的成果多为论文,专著较少,而胡从简的礼学却有五部专著,六百余万言之巨。通盘比较《清代学人列传》对各位入传学者的学术地位评价,“蔚若继曲台之后”之语的确是极高赞誉。其意为,胡从简是继西汉经学大家后苍著《后氏曲台记》,开创《礼》学以后,两千年来成就最是蔚为大观的《礼》学大师。
《清代朴学大师列传》和《清代学人列传》王闿运传一文中还指出,胡从简“蔚为经师,咸守家法,较之诂经、学海所造就者殆有过无不及焉。” 这句评语也是对胡从简的很高评价。清代是历史文献研究考证学的黄金时代和顶峰。清代这方面的大家有许多。光是乾隆到嘉庆年间形成的乾嘉学派就有惠栋、戴震、段玉裁、王引之、王念孙,等等。乾嘉学派奠基人大致可以追溯到清初学者黄宗羲、顾炎武、[[方以智[[]]、阎若璩]]、胡渭和毛奇龄等人。一些达官贵人如阮元、毕沅等,也出而倡导经学,著述丰富。整个清代考据学学海中有造就者光是出现在《清代朴学大师列传》一书中的著名学者就有370余人。胡从简能得到“有过无不及”的盖棺定论,绝对是极大的荣誉。
胡从简无嗣,收侄儿胡念祖为子,传其学。胡念祖在学术上得胡从简真传,在尊经书院就读时也是廪生,后又任书院东斋斋长。现存于四川大学图书馆的尊经书局出版物《尊经书院初集》,《尊经书院二集》和《尊经书院三集》中刊有胡从简,胡念祖他们两人的论文共15篇。其中胡从简七篇,胡念祖八篇。这三部珍贵典籍是尊经书院留传下来的现存唯一学术书籍。不幸中的万幸,这15篇论文就成了今人了解胡氏礼学的窥豹之管。
1895年胡从简逝世,享年54岁。
參考文獻
- 吴克让 《新津县乡土志》,清宣统元年(1909),成都印书馆。
- 支伟成,《清代朴学大师列传·胡从简传》,上海泰东图书局,1925年十月 初版,第266页。岳麓书社出版于1998年从新出版了此书。《清代朴学大师列传》是在章太炎亲自指导下写成的,也反映了章太炎的学术思想。
- 张之洞,《四川省城尊经书院记》, 光绪丙申(1896年)孟冬月刊 。
- 钱基博 《现代中国文学史》岳麓书社,1986年, 第509-510页。
- 《大清德宗同天崇运大中至正经文纬武仁孝睿智端俭宽勤景皇帝实录》(卷三百十一):光绪十八年。壬辰。五月。戊午朔。 又见,朱保炯、谢沛霖合编(1963年版)《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(中)》第1731页。又见,江庆柏编的《清朝进士题名录》(2007年版)第1247 页。
- 梁启超《饮冰室文集(三)》第22页,台湾中华书局重印本,见王德昭《清代科举制度研究》中华书局1984年4月北京出版。
- 魏红翎,《成都尊经书院史》,巴蜀出版社, 2016年出版。
- 《新津县志·胡念祖传》,四川人民出版社,1989年。
- ^ 支伟成《清代朴学大师列传·胡从简传》,上海泰东图书局,1925年十月初版
光緒十八年(1892年)壬辰科殿試金榜 | ||
---|---|---|
光緒十八年(1892年)壬辰科殿試金榜 | ||
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| 劉福姚 - 吳士鑑 - 陳伯陶 | |
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132名 | 惲毓嘉 - 張鶴齡 - 李雲慶 - 周學銘 - 赵启霖 - 周景濤 -宗室寶熙- 汪詒書 - 田智枚 - 屠 寄 汤寿潜 - 伍銓萃 - 黃炳元 - 杜 彤 - 許貞幹 - 范德權 - 汪 洵 - 王良弼 - 史悠咸 - 賴鶴年 徐中銓 - 李希聖 - 廬維慶 - 張元濟 - 張 瀛 - 胡繼瑗 - 饒士瑞 - 陳錫瓚 - 陳希賢 - 譚啓瑞 黃爾漚 - 林國賡 - 李哲明 - 蔡元培 - 夏孙桐 - 吳家俊 - 劉恩黻 - 何藻翔 - 翟化鵬 - 范家祚 朱家寶 - 章士荃 - 葉爾愷 - 郎承謨 - 尹昌齡 - 劉可毅 - 劉潤珩 - 李 豫 - 寇宗儁 - 趙國泰 丁昌燕 - 程利川 - 趙 熙 - 衡 瑞 - 裕 紱 - 伏衍義 - 王得賡 - 呂存德 - 方家澍 - 武延緒 周 鈞 - 沈文瀚 - 吳士武 - 趙士琛 - 傅國英 - 李慶棻 - 王銘淵 - 謝甘盤 - 張榕蔭 - 藍 鈺 吳 鈁 - 池佰煒 - 王仁俊 - 延 燮 - 曹廣楨 - 傅增淯 - 高寶鑾 - 曾习经 - 周汝鈞 - 郭曾準 林頤山 - 姚晉圻 - 劉顯曾 - 吳良棻 - 陳兆豐 - 顧 瑗 - 牟 育 - 王慶垣 - 江逢辰 - 蔡鎮藩 孫多玢 - 龔心銘 - 周頌聲 - 袁寶璜 - 葉德輝 - 周 雲 - 王汝漢 - 連 甲 - 李書翰 - 張祖厚 饒 軫 - 哈 銳 - 杜賓羽 - 耆 齡 - 唐文治 - 潘葆良 - 陳毓鑫 - 貴 誠 - 桂 森 - 存 慶 胡鼎彝 - 張瑞芬 - 文 龍 - 陳樹屏 - 貽 穀 - 趙鼎仁 - 王廷贊 - 沈寶琛 - 趙蘭田 - 陳應辰 楊洪勳 - 丁福申 - 杜作航 - 俞鴻慶 - 高錫華 - 恩 豐 - 李振甲 - 周鳳翔 - 恩 齡 - 黃允中 曾述棨 - 李宗膺 - --- - --- - --- - --- - --- - --- - --- - --- | |
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182名 | 饒寶書 - 章文綬 - 馮舜生 - 常棣華 - 王殿甲 - 趙協莘 - 渠本翹 - 呂懋光 - 孙友萼 - 孫樂嘉 李兆春 - 錢錫爵 - 尚其亨 - 齊紳甲 - 熙 彥 - 汪忠傑 - 陳鳳藻 - 陳鉅前 - 馮鏡泉 - 張炳文 鍾為楨 - 丁麟年 - 胡從簡 - 王家驥 - 鄧廷佐 - 洪汝源 - 李慎侯 - 汪文綬 - 文緝熙 - 吳思讓 陳 瑜 - 何慶輔 - 張祖望 - 王寶瑜 - 陳乃賡 - 張聯駿 - 顧仲安 - 芳 鎮 - 周學海 - 管世駿 譚子俊 - 王世楨 - 萬雲路 - 宋書昇 - 焦忠賢 - 宗錦晨 - 陳福蔭 - 喬國楨 - 張延齡 - 陳登元 陶福履 - 孟廣謨 - 李蘊華 - 張維城 -宗室溥岳- 陳雨農 - 陳祖綬 - 溫錫純 - 吳寶鎔 - 羅迪楚 宗室長紹 - 蔣士瑆 - 王慶埏 - 楊 楷 - 汝作枚 - 趙傳琴 - 高增爵 - 呂 森 - 張心鏡 - 阮士惠 關天眷 - 劉 鐸 - 胡壽榮 - 馮永圖 - 徐德溉 - 田寶蓉 - 屠爾敏 - 莫鎮疆 - 汪慶生 - 雷寶荃 呂 曾 - 夏時濟 - 陳存志 - 洪景楠 - 蔣廷黻 - 王光棣 - 李蘭馨 - 孫培元 - 施啓宇 - 左崇典 张镇芳 - 伍元芝 - 安秉介 - 甘作賡 - 黃鴻逵 - 宋企適 - 許克家 - 高逢源 - 許文森 - 李宗森 康 詠 - 陳棣堂 - 盧維雝 - 葉 濬 - 籍忠宣 - 嵩 瑞 - 阮大定 - 朱 本 - 李翰屏 - 李時燦 盧秉鈞 - 李祥麟 - 劉亮藻 - 賀 欣 - 于相德 - 劉鍾瓊 - 翁立德 - 劉正斅 - 謝德昭 - 李華芬 陳偉勛 - 牛 瑗 - 鄭炳章 - 湯原銑 - 蹇念典 - 郭兆春 - 王懋昭 - 劉素存 - 密昌墀 - 王克鼎 李心地 - 王室藩 - 錄 德 - 孔昭倩 - 裘鴻勳 - 龔心鑑 - 葛文模 - 李培之 - 傅仲濤 - 劉積義 楊介康 - 蘇夢蘭 - 劉瑞璘 - 沈樹人 - 汪棣昌 - 楊 顗 - 王麟熒 - 和庚吉 - 楊敬遠 - 岳 齡 陸廷楨 - 劉 能 - 李作楷 - 孫尚仁 - 趙 鴻 - 郝增祐 - 秦士麟 - 王雲清 - 武光樽 - 劉 坦 徐 聰 - 李祖壽 - 朱雲從 - 張明允 - 洪兆麟 - 黃士俊 - 戴錫之 - 劉珊璸 - 鄺兆雷 - 壽 椿 丁錫奎 - 王樹鼎 - 承 勳 - 劉藜青 - 趙子璨 - 檀家琮 - 趙鑾揚 - 管廷綱 - 周培懋 - 游三立 孫壽翼 - 杨士晟 - --- - --- - --- - --- - --- - --- - --- - --- | |
前一科:光緒十六年庚寅恩科 · 後一科:光緒二十年甲午恩科 同科進士:光緒十八年壬辰繙譯科、光緒十八年壬辰武科 | ||
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| 劉福姚 - 吳士鑑 - 陳伯陶 | |
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132名 | 惲毓嘉 - 張鶴齡 - 李雲慶 - 周學銘 - 赵启霖 - 周景濤 -宗室寶熙- 汪詒書 - 田智枚 - 屠 寄 汤寿潜 - 伍銓萃 - 黃炳元 - 杜 彤 - 許貞幹 - 范德權 - 汪 洵 - 王良弼 - 史悠咸 - 賴鶴年 徐中銓 - 李希聖 - 廬維慶 - 張元濟 - 張 瀛 - 胡繼瑗 - 饒士瑞 - 陳錫瓚 - 陳希賢 - 譚啓瑞 黃爾漚 - 林國賡 - 李哲明 - 蔡元培 - 夏孙桐 - 吳家俊 - 劉恩黻 - 何藻翔 - 翟化鵬 - 范家祚 朱家寶 - 章士荃 - 葉爾愷 - 郎承謨 - 尹昌齡 - 劉可毅 - 劉潤珩 - 李 豫 - 寇宗儁 - 趙國泰 丁昌燕 - 程利川 - 趙 熙 - 衡 瑞 - 裕 紱 - 伏衍義 - 王得賡 - 呂存德 - 方家澍 - 武延緒 周 鈞 - 沈文瀚 - 吳士武 - 趙士琛 - 傅國英 - 李慶棻 - 王銘淵 - 謝甘盤 - 張榕蔭 - 藍 鈺 吳 鈁 - 池佰煒 - 王仁俊 - 延 燮 - 曹廣楨 - 傅增淯 - 高寶鑾 - 曾习经 - 周汝鈞 - 郭曾準 林頤山 - 姚晉圻 - 劉顯曾 - 吳良棻 - 陳兆豐 - 顧 瑗 - 牟 育 - 王慶垣 - 江逢辰 - 蔡鎮藩 孫多玢 - 龔心銘 - 周頌聲 - 袁寶璜 - 葉德輝 - 周 雲 - 王汝漢 - 連 甲 - 李書翰 - 張祖厚 饒 軫 - 哈 銳 - 杜賓羽 - 耆 齡 - 唐文治 - 潘葆良 - 陳毓鑫 - 貴 誠 - 桂 森 - 存 慶 胡鼎彝 - 張瑞芬 - 文 龍 - 陳樹屏 - 貽 穀 - 趙鼎仁 - 王廷贊 - 沈寶琛 - 趙蘭田 - 陳應辰 楊洪勳 - 丁福申 - 杜作航 - 俞鴻慶 - 高錫華 - 恩 豐 - 李振甲 - 周鳳翔 - 恩 齡 - 黃允中 曾述棨 - 李宗膺 - --- - --- - --- - --- - --- - --- - --- - --- | |
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182名 | 饒寶書 - 章文綬 - 馮舜生 - 常棣華 - 王殿甲 - 趙協莘 - 渠本翹 - 呂懋光 - 孙友萼 - 孫樂嘉 李兆春 - 錢錫爵 - 尚其亨 - 齊紳甲 - 熙 彥 - 汪忠傑 - 陳鳳藻 - 陳鉅前 - 馮鏡泉 - 張炳文 鍾為楨 - 丁麟年 - 胡從簡 - 王家驥 - 鄧廷佐 - 洪汝源 - 李慎侯 - 汪文綬 - 文緝熙 - 吳思讓 陳 瑜 - 何慶輔 - 張祖望 - 王寶瑜 - 陳乃賡 - 張聯駿 - 顧仲安 - 芳 鎮 - 周學海 - 管世駿 譚子俊 - 王世楨 - 萬雲路 - 宋書昇 - 焦忠賢 - 宗錦晨 - 陳福蔭 - 喬國楨 - 張延齡 - 陳登元 陶福履 - 孟廣謨 - 李蘊華 - 張維城 -宗室溥岳- 陳雨農 - 陳祖綬 - 溫錫純 - 吳寶鎔 - 羅迪楚 宗室長紹 - 蔣士瑆 - 王慶埏 - 楊 楷 - 汝作枚 - 趙傳琴 - 高增爵 - 呂 森 - 張心鏡 - 阮士惠 關天眷 - 劉 鐸 - 胡壽榮 - 馮永圖 - 徐德溉 - 田寶蓉 - 屠爾敏 - 莫鎮疆 - 汪慶生 - 雷寶荃 呂 曾 - 夏時濟 - 陳存志 - 洪景楠 - 蔣廷黻 - 王光棣 - 李蘭馨 - 孫培元 - 施啓宇 - 左崇典 张镇芳 - 伍元芝 - 安秉介 - 甘作賡 - 黃鴻逵 - 宋企適 - 許克家 - 高逢源 - 許文森 - 李宗森 康 詠 - 陳棣堂 - 盧維雝 - 葉 濬 - 籍忠宣 - 嵩 瑞 - 阮大定 - 朱 本 - 李翰屏 - 李時燦 盧秉鈞 - 李祥麟 - 劉亮藻 - 賀 欣 - 于相德 - 劉鍾瓊 - 翁立德 - 劉正斅 - 謝德昭 - 李華芬 陳偉勛 - 牛 瑗 - 鄭炳章 - 湯原銑 - 蹇念典 - 郭兆春 - 王懋昭 - 劉素存 - 密昌墀 - 王克鼎 李心地 - 王室藩 - 錄 德 - 孔昭倩 - 裘鴻勳 - 龔心鑑 - 葛文模 - 李培之 - 傅仲濤 - 劉積義 楊介康 - 蘇夢蘭 - 劉瑞璘 - 沈樹人 - 汪棣昌 - 楊 顗 - 王麟熒 - 和庚吉 - 楊敬遠 - 岳 齡 陸廷楨 - 劉 能 - 李作楷 - 孫尚仁 - 趙 鴻 - 郝增祐 - 秦士麟 - 王雲清 - 武光樽 - 劉 坦 徐 聰 - 李祖壽 - 朱雲從 - 張明允 - 洪兆麟 - 黃士俊 - 戴錫之 - 劉珊璸 - 鄺兆雷 - 壽 椿 丁錫奎 - 王樹鼎 - 承 勳 - 劉藜青 - 趙子璨 - 檀家琮 - 趙鑾揚 - 管廷綱 - 周培懋 - 游三立 孫壽翼 - 杨士晟 - --- - --- - --- - --- - --- - --- - --- - --- | |
前一科:光緒十六年庚寅恩科 · 後一科:光緒二十年甲午恩科 同科進士:光緒十八年壬辰繙譯科、光緒十八年壬辰武科 |
规范控制 |
|
---|---|
规范控制 |
|